当前位置:太平洋健康网>要闻>正文

著名心理专家成功培养出3个有抑郁症的孩子

  
2019-08-29 22:39:32  阅读:3671 作者:责任编辑NO。谢兰花0258

来历:微信大众号“五花马活跃心思”

正文共:2643字

估计阅览时刻:7分钟

1、孩子究竟是不是一张可以任由大人画的白纸?

假如这个世界上,真的有一种育儿办法,能把孩子培育成如你所想、如你所愿的孩子,你是否乐意不惜一切代价去试试?

1924年,早年有一位美国心思学大师,在一本经典的作品中写道: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可以用于培育他们的特别环境,我就能确保,把随机选出的任何一名婴儿练习成任何类型的特别人物,包含医师、律师、艺术家和商界首领,或乞丐、小偷,而无须考虑他的天分、喜好、倾向、才干、作业和种族。”

这样的话听起来十分诱人,有许多美国的爸爸妈妈开端跟随他的办法,他便是行为主义心思学的创始人,约翰·华生。

他在心思学学术上的成果十分耀眼,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思学会(APA)主席。由他的行为主义的理念,衍生出来不少早年风行美国一时的育儿办法,我国的育儿组织也早年宣扬遍及,我们或许也听说过:什么“哭声免疫法”、 “完好睡觉练习法”等等。

1928年,约翰·华生在他出书的《婴儿和儿童的心思学关心》一书中,提出了一种以行为主义为根基儿童哺育系统,把孩子们作为可以被机械练习的目标,用各种办法,尽量防止孩子对家长有太多的依靠、愈加独当一面,让家长更省心、更轻松。华生以为,孩子需求尊重,可是不需求更多的爱情沟通、孩子可以被练习、被培育、而且可以经过行为互动来纠正他们的行为,终究抵达孩子们可以防止依靠爸爸妈妈的意图。

由这套理论逻辑推演出来的那些行为主义的哺育办法,在美国盛行、也在我国盛行了好一阵子。

成果怎么呢?

2、教育具有滞后性,任何育儿办法都要经过时刻的查验,且无法从头再来

特别具有挖苦意味的是,这位行为主义心思学专家,美国前APA的主席,在自己日子中,坚定地执行了自己的育儿理念之后,总算,培育出了三个罹患郁闷症的子女.

其中最严峻的他和前妻所生的大儿子雷纳,成年后多次测验自杀,情感极端匮乏。后来雷纳摒弃了父亲的行为主义,转而在精神分析范畴学习探究,测验着处理自己的问题,惋惜的是那个时刻还没有活跃心思学的萌发,他在精神分析后仍然无法处理自己的苦楚,终究30多岁的时分,自杀成功,成为了行为主义育儿法的最直接的受害者。

不幸的是,雷纳在世的这30多年,不知道是否早年享受过一丝丝的父爱,仍是只是只是华生心思学理念的试验品加悲催的牺牲品。

据文献记载,雷纳早年在日记中写道:“我追溯了早年的自己,从幼年到婴儿,我发现我生长的进程是严寒的、机械的,短少正常人日子中的颜色,这或许是我人生苦楚的源头。……,我的父亲在教育中,掠夺了我和我弟弟妹妹的一切爱情根底,或许他也没有意识到吧。”

图源:图虫构思

老迈养成这样假如说是偶尔,再看看华生和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儿女,女儿郁闷长时刻酗酒,也曾多次测验自杀,不知道是她的走运仍是她的不幸,都没有自杀成功,成果这个女儿所生的孩子也是酗酒加郁闷。

而华生的小儿子,成年后没有正派作业,一向在四处漂泊,靠华生的接济才干存活。

教育具有滞后性,爸爸妈妈长时刻时刻坚持好的教育办法,或许不会立刻收效,而是若干年后,收成一个美好、老练、活跃尽力的孩子。

相同,假如爸爸妈妈长时刻疏忽、方法、镇压、操控孩子,短期内或许也不会看到结果,而一旦呈现问题的时分,已经是恍如隔世,再想反转,难上加难。

3、没被好好爱过的人,没有才干爱自己,也没有才干爱别人

华生本是个十分聪明的人,从一个小农庄小镇的底层学生,经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尽力,终究抵达心思学范畴学术的顶峰。

为什么这么聪明的一个心思学家,却致力于客观的调查人的行为、疏忽人的内省、人的爱情,人的爱呢?

这得从他的幼年说起……

1878年1月9日,华生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一个偏远的山村(Travelers Rest)出世,他的父亲皮肯斯·巴特勒性格浮躁,母亲是个忠诚的浸信会信徒,一个对孩子脾气浮躁,一个对孩子是严厉依照教规对待。他就这样长到了13岁,那年他生射中又发生了一个极大的改动,他浮躁的父亲抛妻弃子,逼得母亲只好卖掉农场,到一个小镇去久居。华生到小镇上学后,常常遭到同学火伴的嘲弄。

表面上看,一个小镇的青年,凭自己的聪明、尽力在心思学范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,而从心里来看,恰恰是一个幼年从来没有得到过真爱的孩子,在成年后一向想办法,在用自己的办法去不断压服自己:人可以没有爱,人没有爱情也会过的很好。

可是,行为和环境的改动可以短期收效,而有爱和无爱的影响却是长时刻的果效。他三个孩子被培育成这样的成果,也是他始料未及的。

说白了,他从来不知道该怎么去爱别人,爱一个生命,而只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会对自己的作业、研讨、学问有协助。

他本身的情感也极端匮乏,从他做的在心思学经典的“小艾伯特试验Little Albert ”就不难猜测,可以拿一个8-9个月大的孩子做惊骇的试验,而一点点不顾及婴儿的感触和结果,对婴儿一点点没有喜欢、保护的初心,此人的心里情感一定是有所缺失的。

一个从没有被好好爱过的人,既不会爱自己,也不会爱别人,即便这个“别人”,是心爱的婴儿,或是他自己亲生的孩子。

4、没有爱,再多的常识、再近的联系都是徒然

实际中,有许多人,尽管没有依照华生的具体办法,却仍然依照他的理念,在饯别着行为主义的哺育办法。

比方,有的爸爸妈妈忙于作业,以为我给钱、给你生长的环境,便是好的哺育了,有的人在孩子呈现网瘾或许其他不良行为之后,觉得可以直接用胡萝卜+大棒的办法,觉得人都是“趋利避害”的,奖赏赏罚就应该可以带来作用。

图源:图虫构思

这些不都是行为主义的逻辑吗?行为主义,最大的坏处,便是疏忽了人道中最大的动能:情感。

有的爸爸妈妈陪着孩子,手里玩着手机,眼睛里看着电脑,脑子里惦记着作业,这些都是只是有行为,而没有爱的育儿。

实际日子中,有多少联系,都只是停留在行为层面,没有心的沟通、没有爱的沟通?

夫妻之间,咫尺天涯、同床异梦;家长和孩子之间只管吃喝,只问学习,背面的逻辑,或许都是行为主义在作怪。

可悲的是:1957年,美国心思学会(APA)居然在颁发约翰华生荣誉的一段奖励文字中,称誉他的作业为:现代心思学的方法与内容的极端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,是耐久不变的,富有成果的研讨道路的起点。

从学术意义上来说,他确实功不可没……可是,APA却忘记了,心思学是终究服务于人的。

没有情感投入的哺育方法,没有情感投入的哺育者,终究将哺育出情感匮乏、心思歪曲的孩子。

而一个人的脑袋再聪明、学问再丰厚、研讨再深化,假如离开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,假如没有爱,那么再广博的学问、再接近的联系,也是徒然。

版权声明